新聞

返回上一頁
教育傳媒到校
2021年12月
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中華基督教會基協中學 - 2021年12月

因材施教 活用多元教學策略 築構穩健英文基礎


中華基督教會基協中學位於黃大仙區,創校於1963年。學校在英語教學上不遺餘力,在優化課程規劃的同時,籌劃多項學習活動,營造輕鬆而有效能的學習氛圍,讓學生對英語學習保有積極的心態,達致持續學習。作為新任校長,羅裕安校長期望能夠帶領專業教學團隊,繼續實踐有教無類的辦學理念,秉承校訓「學以致用 榮神益人」,致力以多元學習模式幫助學生發揮潛質,從中肯定自我價值,成為擁有優良品德、高雅情操和健康人生態度的未來人才。

推動適異教學 助學生共同進步

羅校長與學校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,同樣重視學生的多元潛能,進而配合聖經真理和價值,幫助學生裝備進入社會的基本素養,當中英語更是重要而且終身受用的基礎能力。羅校長表示:「英文不僅是重要的溝通語言,更是香港中學文憑試(HKDSE)的核心學科。因此,教學團隊在幫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之餘,更重要的是裝備足夠的英文能力,方能真正幫助他們成就不同的升學或就業目標。」多年以來,學校已建立穩健的課程基礎,考獲八大教資會資助大學學士課程的學生人數亦屢創新高,去年便有兩名畢業生於文憑試考獲理想成績,順利入讀香港大學理學士和工程學士課程,足見教學成效。教學團隊平衡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和風格,全面提升英文科的教與學效能。

英文科參加賽馬會「校本多元」計劃,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「優質學校改進計劃」的專業團隊協作,共同實踐以校為本的「適異教學」(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),按課堂內的學習差異情況,從環境、內容、過程及成果設計不同的教學策略(核心、進階及挑戰三個分層)滿足不同組別學生的需要。在課程設計上,各科均設核心及延展學習內容,配合分層工作紙、生活化教材及自學材料,讓有着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都得到照顧。而且,教學團隊亦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多感官教學法、情景式教學法、合作學習策略,以及同、異質分組策略,幫助學生從多面向汲取語文知識;更在中一至中三級各主科筆試設有「一般試卷」和「調適試卷」,按學生能力應考不同試卷,從中建立成功感,並提升學習效能。

教學團隊在專業支援下,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。羅校長笑言:「在教學團隊與中大團隊的協作過程中,一方面為有能力的學生布置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,鍛鍊高階思維和語言運用。另一方面,通過需要高層次思維但可實現的小任務,讓能力稍遜的學生獲得成功感,激發學習興趣,從而進一步提升英文水平。協作教學成果亮眼,學校更曾獲邀與60多間中學分享校本成功經驗。」

疫情見機遇 開展混合式教學

所謂「有危亦有機」,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雖讓全港學校不得不暫停面授課堂,但這也激發了全校師生加快推動「電子教學」模式。受疫情影響,去年的上課天曾出現全校一半學生回校進行實體課堂,另一半則留在家中參與網上課堂。然而,為了照顧這兩批不同學生的需要,英文科逐漸發展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。即使疫情暫見穩定,教學團隊仍然沿用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,善用這模式的優勢,進一步發展拔尖課程,期望讓組別較高的學生增進語文知識和應試技巧,並於公開試考取理想的成績,順利入讀心儀的大學。

單靠日常英文課堂,並不足以讓學生建構足夠的語文知識庫,教學團隊因而開展「跨科協作」教學模式,在不同學科加入英文生字和知識元素,如在科學科教授實驗室用具的英文名稱、電腦科介紹不同軟件功能的專有名詞等,旨在讓學生能夠涉獵不同範疇和層面的英文知識,從而發展多元知識。與此同時,學校亦善用網上閲讀平台,以及課堂中的英語報章導讀環節,保持學生的學習動力。羅校長指出學生在網上平台完成閲讀任務後,更需要完成閲讀報告及閲讀工作紙,鍛鍊表達能力,同時將書本知識循環內化,深化學生的語文基礎。此外,圖書館申請教育局「書出知識—贈閲圖書」試行計劃(2020),向中一至中五級學生派發暑期讀物,鼓勵於暑期善用時間自學;並在新學年的閲讀節和早會,進行班內分享和文本分析,藉以培養持之以恆的閲讀習慣。

強調學習支援 打下穩固語文基礎

為幫助中一新生打好英語基礎,學校在每年暑假均有中一暑期導入課程及英語體驗活動,培養學習英文信心,及早建立良好學習習慣。在中一暑期導入課程中,學生能夠欣賞趣味語文話劇,也體驗多元智能課堂,學習實用的筆記和複習技巧,以銜接初中課程,從而加快適應中學生活及認識校園文化。

與此同時,學校洞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,設立初中及高中的學科提升班。在初中組別,教學團隊集中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,同時輔助溫習默書或測驗內容,培養自學的習慣,進而養成自律精神及責任感。而高中學生需要面對應考香港中學文憑試的挑戰,因此高中學科提升班聚焦在鍛鍊應試技巧,如閲卷和審題技巧,以及進精英文寫作的遣詞造句。羅校長指出:「部分學生雖有良好的語文基礎,但欠缺了靈活變通的能力,或是完善的應試策略,以致往往在測驗考試中失準。而學科提升班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整合能力,教學團隊觀察學生在學習上的問題所在,然後『對症下藥』,提供適切的學習支援,幫助學生把日常所學展現出來,提升學習表現。」

多元學習活動 裝備終身技能

課堂以外,教學團隊致力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英語學習機會,並舉辦有趣的活動,以提升學習英語的動機和信心,同時營造日常英文語境,讓英語與生活結合。學校設有英文學會,在每周的恆常聚會中,外籍英語老師及英文科老師會帶領學生探討課堂以外的英文世界,例如研讀特別的詩作和劇本、創作英文謎語和遊玩有趣的桌上遊戲,發揮創意與探究精神,領悟到學習是不限形式和地域,從而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。

此外,英文科組更與音樂科組合作,設立「Nice to 師U英語頻道」,推出自家製網上短片,透過趣味影片分享校園生活點滴,以互動方式推廣英語學習,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。學校更利用早會時段,定期進行師生分享環節,邀請校長及全校各科老師和學生參與,探討不同學習領域主題,並親身以英語對話作廣播,提升英語表達的信心。羅校長認為英語表達技巧是終身受用的,不論在未來高階學習,或是投身職場,甚至是探索世界,溝通能力必不可少。因此,學校必須創設大量演示空間,讓學生能在充滿關愛的校園氛圍中不斷實踐,逐步建立表達信心和能力,並將「敢想、敢說」的積極學習精神推展至其他學科,全面提升學習效能。

與此同時,學校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外比賽,驗證學習成果。英文科組推薦多位學生參加校際朗誦節,更為參賽學生提供專業訓練,除了教授朗誦技巧,更會通過文本研讀,讓學生對文本中的人物角色有更深層的情感理解,身同感受,朗誦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。羅校長笑言:「在教學團隊的不懈努力下,學生都能在不同的朗誦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,例如在校際朗誦節取奪得英詩個人朗誦亞軍及英語散文朗讀季軍,肯定了教與學成效。而且,多參與校外比賽或活動都能讓學生擴闊視野,了解其他學生的語文水平,回到學校與同學分享,做到共同成長。近年,朗誦更成為了學校的熱門項目,愈來愈多學生會主動向老師報名參加,實在地體現到學生將積極學習的態度逐漸外擴成全校文化。」

年度英語周 築構語文及文化知識庫

「英語周」(English Week)是學校一年一度的盛事,英文科組老師會帶領高中學生設計多種活動,例如攤位遊戲、表演節目、班際比賽等,讓學生在整個星期都能沉浸在輕鬆歡樂的英語學習環境中,領悟語文學習並非苦事,寓學於樂更能促進學習效果。英文科科主任陳子聰老師笑言:「每年英語周都有不同主題,主題均圍繞世界文化議題,例如去年的主題是『We are the World』,活動也會融入介紹不同國家的元素,如地理位置、文化風俗、不同國籍人士的異同等;本學年的主題則是『Fun with Popular Culture』,集中介紹不同範疇的新興文化,如新興運動、慶典等,從中了解平日在課堂上未必接觸到的知識,拓闊眼界。事實上,學生在輕鬆的學習環境下,更願意主動學習,不論是語文或是文化知識,都能內化成屬於自己的終身學問。」

教育傳媒

學校在英語教學上不遺餘力,在優化課程規劃的同時,籌劃多項學習活動,營造輕鬆而有效能的學習氛圍,讓學生對英語學習保有積極的心態,達致持續學習。 學校在英語教學上不遺餘力,在優化課程規劃的同時,籌...
羅裕安校長 羅裕安校長
專業教學團隊 專業教學團隊
通過需要高層次思維但可實現的小任務,讓能力稍遜的學生獲得成功感,激發學習興趣,從而進一步提升英文水平。 通過需要高層次思維但可實現的小任務,讓能力稍遜的學...
通過需要高層次思維但可實現的小任務,讓能力稍遜的學生獲得成功感,激發學習興趣,從而進一步提升英文水平。 通過需要高層次思維但可實現的小任務,讓能力稍遜的學...
通過需要高層次思維但可實現的小任務,讓能力稍遜的學生獲得成功感,激發學習興趣,從而進一步提升英文水平。 通過需要高層次思維但可實現的小任務,讓能力稍遜的學...
課堂以外,教學團隊致力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英語學習機會,並舉辦有趣的活動,以提升學習英語的動機和信心,同時營造日常英文語境,讓英語與生活結合。 課堂以外,教學團隊致力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英語學習機會...
課堂以外,教學團隊致力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英語學習機會,並舉辦有趣的活動,以提升學習英語的動機和信心,同時營造日常英文語境,讓英語與生活結合。 課堂以外,教學團隊致力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英語學習機會...
課堂以外,教學團隊致力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英語學習機會,並舉辦有趣的活動,以提升學習英語的動機和信心,同時營造日常英文語境,讓英語與生活結合。 課堂以外,教學團隊致力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英語學習機會...
課堂以外,教學團隊致力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英語學習機會,並舉辦有趣的活動,以提升學習英語的動機和信心,同時營造日常英文語境,讓英語與生活結合。 課堂以外,教學團隊致力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英語學習機會...
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
返回上一頁